跟著我們一路玩瘋 !
上山下海一次玩個夠 !
玩到無力也不想回家 !
基隆不只是漁港...還有個秘境
望幽谷
上個月望幽谷步道健行時
高水水與高小兔想起3年有來過"八斗子藻樂趣"
這次約了姊妹倆幼兒園的好友們
一起玩隱藏版的活動
基隆是下雨機率很高的地方
連續的雨天讓人擔憂
還好當天凌晨5點多後就雨過天晴
9點前我們就已經到基隆八斗子
大晴天
9:20在海科館探索館前集合
聽著導覽員簡單介紹行程與注意事項後
一群人開心的出發
現在的人應該不知道
從探索館往八斗子社區
走過了這座橋
才跨過一步
內含著從台灣本島到八斗子島特殊歷史意義
1937年前八斗子島是海上獨立孤島
後來填海造陸連接本島
(日據時代為興建火力發電廠而填海造陸)
導覽員沿路講解八斗子漁港的文化歷史變遷
年輕一輩的人回歸八斗子
改變街容敘說著當地的文化
讓來這裡的人更能感受以前漁村生活的風貌
跟你說這顆石頭很特別
你看的出來哪裡特別嗎?
你心裡可能會想"不就路邊的石頭嗎?"
經過、路過,就錯過了
這可是寶貴的化石
上面有生痕(生物生活的痕跡)
旁邊一排的漁村厝
房子下面都墊高往上蓋
原來
眼前的馬路在以前是海
還沒填海造陸前
漁船直接停在漁民的住家門口外
住家外是停一艘艘船
現在一般人頂多家門口外是停車
光想像就很奇特
而原本於海中的生痕化石
更顯得特別珍貴
馬上來個紀念照
珊瑚英文為「coral」
發音很像閩南語的「咕咾」
用珊瑚礁岩體築牆砌屋而成「咕咾厝」
「八斗子漁村文物館」
隱身於巷弄民宅中
館內收藏漁村歷史文物(清領時期至今)
仿真漁船模型
鏢旗魚魚叉、船鐘、捕魚漁具
舊照片、西洋繪畫
往「望幽谷」前進
走在地人才知道的捷徑
從漁村文物館旁的小路
石階而上
走路10分鐘就到望幽谷
短近便利
藍天綠地的大草坪
小孩們開心狂奔跑跳
基隆嶼
看山又看海一次滿足
美景讓人放鬆又放空
油庫方向往下走
(回頭看剛走過的步道時拍的照片)
油庫
終於穿草鞋要去潮間帶
草鞋尺寸大小一樣
腳後跟靠最後,用草繩綁緊
前人的智慧
就地取材所製的草鞋
耐穿又防滑
大人小孩都可以穿
走在海蝕平台
踩沁心涼的海水
低頭觀察潮間帶的生態
玩得很開心~玩到不想走~
中午到「八斗子社區兒童圖書館」
品嘗社區媽媽製作的在地特色菜
喝用天然珊瑚藻熬煮出退火的石花凍
用餐後
玩做海藻卡片押花DIY
吻仔魚煎蛋、清蒸小卷、高麗菜、
蜈蚣弄菜、鹽酥鯖魚、炒三菇、
涼拌飛魚卵、黃金青苔、醃製小黃瓜
海藻卡片押花DIY
接著走回海科館區域探索館
下午天氣轉陰
很多漁船停靠海港口
導覽員說要看是不是八斗子漁船
看船上有無懸掛燈泡
(利用小卷的趨光性裝設來捕抓小卷)
八斗子漁港是1975年興建 (北台灣最大漁港)
漁村內的「魚寮」也是有名的漁產加工廠
加工的漁獲有小卷、飛魚卵、丁香魚、四破魚等
在海科館區域探索館內
導覽員講解八斗子潮境公園海底生態
導覽員講解漁村漁民的生活與歷史文化
館內有許多海港漁村相關的歷史文化發展介紹
透過文物解說文、模型、照片、互動多媒體等
讓人們快速了解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
進而思考如何結合文化傳承與自然維護
未來永續性發展的方向與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海科館IMX 3D海洋劇場
"海豚與鯨魚 Dolphins & Whales"
片長40分鐘
小孩們載著3D眼鏡
感覺海豚跟鯨魚游到眼前伸手可及的地方
讓人不自覺的想伸手去摸
體驗海洋的魅力與震撼
看海豚與鯨魚鮮為人知的一面
撒魚網
導覽員示範講解扒手網的技巧後
大人小孩左右分邊排隊(漁網有分大小)
每個人體撒漁網
很新奇~很好玩~
慢攝影方式拍的撒魚網
看起來都很專業到可以去捕魚囉~
影片1 https://youtu.be/E4KPRfqlidk
影片2 https://youtu.be/2ozAYyWuis4
影片3 https://youtu.be/_piO92gdXrs
透過在地專業的導覽員解說與介紹
走訪八斗子社區、咕咾厝、望幽谷
欣賞秘境般的美景
穿草鞋去潮間帶、吃在地美食、海藻卡片DIY、IMX 3D海洋劇場、撒漁網
親子同樂 & 充實又美好的一天
09:20 海科館區域探索館前集合
09:30~11:30 八斗子社區、咕咾厝、望幽谷
11:40~12:10 穿草鞋體驗潮間帶
12:30~13:30 午餐 漁村討海飯
13:40~14:10 海藻卡片押花DIY
14:30~15:10 參觀海科館區域探索館
15:30~16:20 海科館IMX 3D海洋劇場
16:30~17:00 船長教我扒手網
17:00 賦歸
日期 : 2017.05.20
高水水(6Y8M)大班
高小兔(5Y6M)中班
陪烏龜散步
FB https://www.facebook.com/gieihsieh11
Tel:02-2469-2409
Add: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街36號